
1952年,党中央决定给全军干部和战士评定级别,一共划分了24个等级,每个等级的评定标准都十分严格。
罗荣桓作为本次评级负责人,找到了一个兵团副司令,对他说道:“我准备把你定为副军级,你没有意见吧?”
这位兵团副司令是谁?当时他是怎么回应罗荣桓的?
本次评级一共分为24个等级,最高的级别只有三个人,分别是朱德、彭德怀和林帅,其实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应该是这个级别的,但是1955年“大授勋”的时候,毛主席和周总理主动退出了授勋,自然也就没有定级一说了。
三人之下,就是司令级和政委级,罗帅、陈老总、徐帅等人被定为这个级别,这个级别比朱德三人低了一级,但相对来说,级别已经很高了。
再往下就是军委委员级,分别有粟裕、徐海东、肖劲光、陈赓等8人,他们在1955年“大授勋”时都被授予大将军衔。
以此类推,正兵团级就是上将,副兵团级是中将,再往下则是正军级、副军级、准军级,一共24个级别。
虽然每个等级都有着严格的定义标准,但规矩毕竟是人定的,在实际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,所以在评级标准中又加了这么一条:“个别不适宜者应酌情降低。”
当时大多数兵团副司令和副政委都是副兵团级,还有一些表现不怎么亮眼的被定为准兵团级,但是有这样一位兵团副司令,直接掉出了副兵团级,被评为了副军级,他就是刘永生。
1927年,23岁的刘永生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,从此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。
刘永生参加过永定县城的农民暴动,战斗结束后,还出任中共永定县委委员,长征开始后来到杭永边开展游击作战。
由于表现出色,刘永生被任命为永东游击司令部司令员,抗日战争爆发后,在闽西边界领导游击作战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新中国成立后,刘永生来到监察部门,先后出任中共福建省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、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等诸多重要职位。
论功劳,刘永生的功劳也不小,1949年的时候还当过三野10兵团副司令,但是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,他一直在边区打游击,虽然立功无数,但是领导过的部队规模较小,级别一直不是很高。
如果将他评为副兵团级,对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不公平,罗荣桓对此十分为难,特意找到了刘永生,询问道:“刘永生同志,这次评级我准备把你定为副军级,你没有意见吧?”
刘永生摇了摇头,坦诚回答:“说实话,不论组织将我定为什么级别,我都接受,自参加革命以来,我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,我能活着看到新中国成立,已经很知足了!”
